中美防长面对面坐到了一起,75分钟谈完只剩一个共识
这则消息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经贸方面的问题谈完,就该轮到军事领域的沟通了,这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不过这场会议桌上的对话,来得比大部分人想象中快得多。
这则消息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经贸方面的问题谈完,就该轮到军事领域的沟通了,这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不过这场会议桌上的对话,来得比大部分人想象中快得多。
美国特朗普政府本周宣布,美军两天内在太平洋击沉两艘船只,此举被视为美国侵略行为的重大升级。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誓言“打击行动将日复一日持续进行”。
9月30日,美防长赫格塞斯,召集数百美军将领回国开了一场名为“战士精神”的会议,但10月6号,赫格塞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却透露,特朗普曾当众斥责他。
当弗吉尼亚州军事基地的大门缓缓关闭,约800名美国军方高层齐聚一堂,白宫与军队之间那根紧绷的弦,似乎快要断裂了。
不是段子,是五角大楼8月偷偷递给国会的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的:2019年叙利亚撤军,特朗普嫌米利啰嗦,当场把文件撕成两半。
当时一个白宫高层的群聊记录内容被泄露,包括赫格塞斯、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都在这个群聊里面,聊天内容是打击胡塞武装的具体行动计划,包括攻击目标、事件、地面、顺序以及武器部署等细节,应有尽有。
2025年10月初,华盛顿的权力核心再起波澜。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突然解雇了海军幕僚长乔恩·哈里森(Jon Harrison)——这位长期协助他推动五角大楼重组的关键人物。消息传出后,国防部迅速发布声明,语气克制而冷淡:“他将
美国军方最高层本周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训话”。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他更愿意被称作“战争部长”——与总统特朗普一同在弗吉尼亚州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召集数百名将领,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美军必须彻底改变,从作风到使命,全面走向“
自从前几天赫格塞斯和特朗普在加利福尼亚“烽火戏戏诸侯”之后,很多美国将领都绷不住了。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近日在美军将领大会上发布了十项改革指令,其中关于体能和仪容的新规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周二严厉批评“肥胖将军”和多元化政策,称这些举措导致军队数十年来的衰败。他在弗吉尼亚州匡提科(Quantico)的一次罕见指挥官集会上表示,若军官不支持他的议程,就应该辞职。
9月30日,赫格塞斯把全球美军将级军官统统召回,在匡提科的海军陆战队大学开会。这样的召集本来就高度不寻常,后来又传出特朗普将亲自训话,外界就开始猜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要发生什么变化。
美国国防部长(战争部)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对全球美军将领的演讲于2025年9月30日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举行。此次会议是应特朗普政府紧急召集,涉及约800名准将及以上级别的美军高级将领,以下是文字版的全部内容(注:英转中文
但他要求军队清理干净并变得更健康,不如新任将军和海军上将从他们的总司令那里得到的那么重要,总司令认为来自内部的入侵:美国内城“现在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朗普说。
说起这事儿,得从特朗普二进宫说起。2025年1月20日,他又坐上了白宫那把椅子,立马就把彼得·赫格塞思推上国防部长位子。他以前是福克斯新闻的军事评论员,书里老嚷嚷军队得回归战斗本色,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行政玩意儿。1月25日,他在五角大楼宣誓,几个月下来,就在5
内容很简单却透着强硬,9月30日,所有指挥职务的现役将官(从准将到四星上将)带着2-3名资深顾问到弗吉尼亚州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开会,且“作战允许前提下务必出席”。
弗吉尼亚州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的夜空被引擎轰鸣撕裂。一架架军用专机紧急降落,舱门开启处,肩扛四颗金星的太平洋战区司令、手握核密码箱的战略指挥官、刚结束中东反恐行动的特种部队上将——这些动辄影响全球战局的美军最高将领们,此刻却面色铁青地踏上本土。他们中断绝密任务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800多名肩扛将星的美军指挥官从全球各个基地匆匆飞回美国——不是应对突发战争,也不是部署紧急任务,而是集体端坐在礼堂里,听一位最高只当过少校的网红部长训话。这出荒诞剧正在弗吉尼亚洲的军事基地真实上演,而导演这场大戏的,正是特朗普新任命的“战争
9月25日,驻伊拉克的美军准将刚从前线回来,连战靴都没脱,就被通知打包登机;驻太平洋的舰队司令连夜从航母撤离,坐上飞往本土的军机;还有的将领甚至中止了正在进行的军事演习,只为赶回美国。
美军800多位将军被紧急召回,连夜赶到弗吉尼亚州的基地。他们原以为会收到新的作战命令,结果却发现自己只是被迫参加一场“训话大会”。这不仅不是军事部署,甚至称不上专业会议,而是一场赤裸裸的羞辱。五角大楼内部的权力斗争,被这场闹剧彻底暴露在世人面前。